银行不良贷款双升和盈利能力下降 用不着过分担忧

从近年来商业银行年报数据可看出,经营利润已出现拐点,下降至个位数,而不良贷款则迅猛增长,增幅已超百分之五十,银行总体经营颓势显现,表明银行“躺着赚钱”和“经营无风险之忧”已渐行渐远。这种经营局势或许会引发全社会及业界已对商业银行经营前途担忧,甚至还有诱发悲观情绪的可能。但在笔者看来,银行不良贷款双升及利润下降,正好恰当地反映了当前经济现实,是一种“正常状态”,应用辩证方法和客观理性思维面对,大可不必为此悲观失望。

银行不良贷款增长幅度取决于经济周期,应用经济周期视角来看待不良贷款“双升”和利润下降问题。银行是一个顺周期行业,当前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资产质量和利润下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几年回落,加之推行供给侧改革引发产业结构性大调整,清除僵尸企业,必然会令银行存量信贷出现不良,不值得大惊小怪。且要看到,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会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状况改善、各级政府在房地产去库存上出台各种有力政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化解了偿债危机,这些调控和改革措施实施都有助于缓解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同时,不良贷款增长对商业银行来说,不见得是坏事:分暴露了不良贷款,对于银行业稳妥、谨慎把握贷款,搞好信贷经营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还会倒逼银行加快经营转型步伐,从过分依赖存贷款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型,以提高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应变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看到目前商业银行尚有应对经营困难的能力,有走出经营泥潭的“后劲”:首先,净利润增速虽呈“滑坡”趋势,但银行业盈利能力仍较强,因为目前利润总量仍较大,如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777亿元;而且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1%和21.47%;银行拨备前利润、利息净收入等指标依然平稳增长。这一切说明盈利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并未改变其稳定增长态势,盈利增长为商业银行承受信贷资产损失积累了一定能量。其次,尽管不良率抬头,但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环比持续提高,拨备覆盖率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监管要求。这表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可控;以国际通行标准衡量,我国商业银行不到2%的不良贷款率,属于较低水平。这一切表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升,但仍具较强不良贷款消化功能和抵御风险能力,社会各界不必为此着急。再次,考虑到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也有一定调节余地,且商业银行对各类风险的内部消化能力依然较强,即使不良率小幅上升,信用风险总体仍相对可控。

再退一步,从不良贷款纵横向比较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尚在可承受、可控制范围。目前国际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大约为1%左右,水平与我国银行业相当,而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3%—5%不良贷款率相比,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曾高达20%,当时我国银行业不是商业化经营,而目前市场化机制已建立,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消化不良贷款能力大为提高。为此,即便不良贷款有所反弹,银行也能凭借自身经营实力加以消化,社会各界不必为此忧虑。

当然,笔者不是有意在为商业银行粉饰太平,不良贷款“双升”和利润下降,还使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不能为了考核有意隐瞒不良贷款,应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将不良贷款全部真实暴露,以制订全面防化之策。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以“双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企业及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建立健全不良贷款内部控制机制,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特别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减少不必要损失。再一方面,大胆告别传统存贷款业务,大力发展理财、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类业务,积极拥抱和推进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等新兴领域托管业务,打造涵盖电商、支付、理财、网络小额贷款等综合金融平台,并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道路,主动管理资产负债,保持竞争力,为存款客户设计更灵活、针对性强、定制化的产品,顺利实现经营战略转型。


莫开伟

4 文章总数

知名财经评论家,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评论家,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扫码下载APP 商务人士必备

扫维下载app
  • 联系信息
  • 电话:400 800 7975
  • 邮箱: service@gladtrust.com
  •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88号软件园4号楼
  • 关注信用视界公众号
  • 催全球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