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频发,预付卡市场进入高危时代

      预付卡=高风险?

      目前,在餐饮、美发、美容、健身等行业,预付卡消费几乎成为标配,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预存大量现金,但有些涉嫌变相融资、非法集资,甚至出现卷款上亿元跑路的现象。
      “现在办卡有优惠,充值1000赠送200,充2000赠送500”、“办卡消费,所有服务8折起,充值越多折扣越大”……
      走过路边的各类门店,你一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与很多企业一样,消费者也会追逐短期利益,而冲动消费背后,人们往往不再去深究为了眼前利益,长远来看会相应失去什么权利。

      P2P跑路事件每天都在上演,但人们对预付卡市场跑路事件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你知道预付卡的风险有哪些吗?多少人已经踩雷了?哪些行业是雷区?这个领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一基于卖方信用的消费模式已经暴露出极大风险。

      一、预付卡或成下一个跑路重灾区

      盲目的消费、旺盛的用户需求下风险暗藏,数据、案例也仅能让我们对其一窥全豹,更多风险仍像未发作的隐疾,潜藏在日渐扩大的预付卡市场。
不了解风险又何谈规避?因此阿信特意收集了消费者的实际案例,总结了目前预付卡市场的如下高发风险:

      1、服务大不同:办卡前后两副面孔

      为吸引更多消费者办卡,经营者常常进行虚假宣传。一张卡至少能套牢用户一年左右,充值额度高的甚至能绑定3-5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经营者所承诺的服务能否兑现,消费质量能否保证便也不得而知。
      有些消费者反映,办卡后发现商品和服务质量与宣传不符,部分消费者还遇到撤换专业人员、改变经营场所、降低服务标准等现象,大多数人却无可奈何。

      2、霸王条款:退卡没那么简单

      预付卡要一次性存多少?想退卡行不行?这些都由商家说了算。一些会员卡背面还明确印有“一经办理不予退款”、“此卡不得退卡转让”、“到期作废,余额不退”、“本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字样,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广东省消协于今年3月公布的预付卡消费侵权案例中,李先生在广东省艾力斯体育健身运动中心,用了11次后,被告知游泳卡过了有效期,需要再交60元续卡才能使用。办卡时不提有效期,卡上也未注明,就这么突然地告知消费者要交钱续卡,这种霸王条款当真让消费者无奈。
      比起跟商家签订合同,现实生活中更普遍的现象是,大多商家只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录入经营者的会员系统,甚至有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经营者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登记在纸质登记簿上,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始终由商家控制。
      一旦发生纠纷,缺少相应的书面证据就使得消费者难以举证,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是预付费制消费卡纠纷解决困难的原因之一。

      3、预付欺诈:跑路、非法集资频现

      一旦商家出现经营问题导致其停业关门,失去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后,不少企业选择跑路。
      博贝优品文化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收到投诉共计105宗,投诉内容为该公司关门倒闭、老板跑路,一些家长预付的万元学费“打水漂”。这家于2011年开始运营的中外合资的企业,一直以来在业界口碑颇佳,事发前家长和中国股东完全没有预料到老板会跑路。
      有些无良商家主要就是想通过预付卡业务进行非法集资,发行预付卡时根本没有打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因而虚假宣传后,以低于经营成本的价格诱导消费者投入大量的资金,之后便“人间蒸发”。
      比如2016年初发生了一起水果营行。这家注册资本10亿元、号称要做“生鲜电商界阿里巴巴”的企业,通过“充1000元送1000元”“众筹入股”等方式,一年疯狂扩张300多家门店后突然倒闭。
      当时一名水果营行的联合创始人曾向记者透露,水果营行最终涉及的资金可能在3亿元以上。最终判定涉及非法集资。

      4、信息泄露:不良商家转卖个人资料

      在一些美容美发、健身等服务性的商业会员制预付卡,大多数经营者都要求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甚至要留身份证复印,以便建立会员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一些不良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遵守约定擅自向第三方转卖消费者的个人资料,第三方往往会利用消费者个人资料从事不法活动谋取私利,或利用电话和手机短信向消费者推销各种与其无关的商品和服务。

      二、投诉高发区,受理案件3年翻一番

      但近日,广东省消委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2015年预付卡投诉受理案件数量超过7000件,三年投诉量翻了一倍多!这些案件中涉及消费者8526人,其中群体性投诉22件,涉及消费者超过1000人。
      据了解,2014年预付卡销售额为9068.8亿,相当于中国人口每人每年消费660元。
      而为了更好地把顾客源招揽到自己店里,不少商家的预付卡设置金额数目并不小,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可消费者办理完卡后真正去消费的次数,却远远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多。

      三、商家跑路难维权谁之过?

      1、法律缺失,不良商家无法无天

      虽然商务部令第9号《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预付卡消费须备案登记,并实行资金存管制度。
但规定中并没有对发行预付卡的商户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作出明确说明,民事诉讼即使可以为消费者追回本金,也难以对商户形成有力的威慑。

      2、监管缺乏,商户遵守意愿低

      大量预售卡属于“三无”产品,一旦出现倒闭或老板跑路,消费者只能认栽。
      (1)无备案
      商务部令第9号《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前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但官方数据显示,预付卡销售只有50%左右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商务部备案,仍有大量发卡行为未纳入监管。例如上海全市发卡主体近10万家,而在上海市商务委备案的企业只有351家。
      (2)无存管
      按照《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规模发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其存管资金比例分别不低于上一季度预收资金余额的20%、30%、40%。企业需有专门的存管资金银行账户,当企业超额调用存管资金时,银行应拒绝并按照备案机关要求提供发卡企业资金存缴情况。
      但这需要以登记备案为基础,连登记备案都没有,何谈存管?
      另外,很多美容美发店、健身房、餐饮店等小规模企业,甚至还达不到存管资金的标准。
      (3)无监管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预收资金只能用于发卡企业主营业务,不得用于不动产、股权、证券等投资及借贷。
      商家真的遵守了吗?根据消费者反馈,大部分商家从不会主动对这部分资金建立专门的管理账户,反而是可以随意支取。

      3、商业信用缺失,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赊销后坏账严重、账款拖欠时间长,平均坏账率达5%到10%,美国企业则为0.25%到0.5%,相差10倍到20倍;中国企业的赊销比例为20%,美国企业则高达90%。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贷款和债务拖欠、信用方式退化与合同失信严重并存,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欺诈哄骗盛行。部分企业信用缺失,社会体系监管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整体商业环境。

      四、观点:给高危行业降降火

      虽然出现种种风险,但是预付卡的优势仍然深入人心。我们得承认,很多用户办卡时是不理智的,往往容易受优惠折扣的吸引,而忽略了去权衡优惠和风险的比例。经营者的信誉度怎么样?是否要签订合同?合同内容有无霸王条款?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但如果法律漏洞仍然存在,就无法从源头上控制预付卡风险。目前,广东省已经率先积极推进预付式消费立法工作。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联手各地市消委会,提交整治规范预付式消费问题的建议报告,并提出关于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及推动共治等方面共十余条解决建议。
      另外,还需要提高商户的违法成本,通过采取将违法经营、不讲诚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加入黑名单等手段,使失信企业寸步难行,倒逼其合法诚信经营。
阿信

174 文章总数

信用就是资本

作者简介

信用视界官方账号

扫码下载APP 商务人士必备

扫维下载app
  • 联系信息
  • 电话:400 800 7975
  • 邮箱: service@gladtrust.com
  •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88号软件园4号楼
  • 关注信用视界公众号
  • 催全球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