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填补银行的坏账黑洞?

银行坏账成了今天的大问题。假如银行已经不赚钱了,我们还把钱存在银行干什么呢?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29日报导,中国大陆国有银行的盈利下滑了3.5%,坏账也持续增加,凸显中国经济放缓。五大国有银行的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15年的利润增长均不足1%,交通银行也仅增长1.03%。

一直被认为躺着赚钱的国有银行,现在也遇到了利润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利润增长乏力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此外,银行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巨额的不良贷款。银监会在最近的一次记者会上,就中国银行令人担忧的巨额坏账向媒体表示,中国银行业在过去三年中处理了2万亿不良贷款,减低了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

所谓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债转股”计划。中国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表示,地方政府今年债务置换规模或已经达到5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不过,有海外媒体报道说,“债转股”计划从3月初的大约1200亿美元飙升至4月底的2200多亿美元,不到两个月整整增加了1000亿美元。这令人对于中国实际的债务负担水平以及处理能力的担忧日渐加剧。

此前,中国国新办在新闻通稿中对问题轻描淡写:当前总体债务风险仍然安全可控,只要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杠杆率就会趋于稳定,个别和局部的债务违约就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并且,中国总债务规模和杠杆率水平并不高,在主要经济体中,总体债务水平属于中等水平。官方数据显示,银行的坏账为1.39万亿元人民币,不过,很多人也认为,该数字大大低估了坏账的真实规模,实际上坏账已经超过8万亿。


银行坏账2014年开始猛增

根据彭博新闻社的报导,中国的总体债务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占GDP比例164%,上涨到2015年底的247%。2016年预计还将进一步上涨。其中,家庭和政府债务占比不高,占比最多的是企业部门债务,其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国有企业债务,主要债权方为四大国有银行。截至2015年末,中国坏账可能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而通过消除坏账和资产重组两个手段来清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行动可能耗费中国GDP的15%。在中国,这意味着认识到清理金融体系坏账需要的不仅仅是借入更多新债,还需依靠发行大量股票。但即使不良贷款抵押证券的需求日后升高,目前的“债转股”计划相对于中国坏账规模来说也太小,还不足以完全消化中国银行的坏账问题。

处理这些银行坏账的任务,落在了资产管理公司身上。此情此景,与多年前如出一辙。

大约在1999年前后,为了迅速剥离银行坏账,让几大国有银行能够短期内上市,中国先后组建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它们被称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叫做“坏账银行”,主要就是来对付节节攀升的坏账大山。当年欠下巨额债务无法按时归还的,和今天一样,依然是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于是,资产公司以折扣价从银行购买坏账,然后重组债务并出售之,或以坏账换取股票或证券化资产。

不过,在1999年刚刚剥离了1.4万亿的银行不良贷款以后,马上四大银行又冒出来2万亿的不良贷款,这足以令人怀疑剥离不良贷款的方法是否真的能解决本质问题。很多年前,就有批评的声音说,四大资产公司是四大行衍生出的机构,缺乏独立性,因此处置不良资产也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资产剥离并不彻底。这将为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隐患。


总债务占GDP比例

与十几年前相比,当然今天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要更加市场化一些。但是基本的手法确实如出一辙。坦白讲,就是对债务的问题临时性转嫁。手法无非是通过打包上市套利,用投资者的钱去填银行债务的窟窿。例如中国华融可能在上海上市,无疑是承认资本受侵蚀的速度将快于预期。而邮储银行也准备登陆港交所上市,估值500亿美元身价逼近阿里帝国。这似乎预示着股市的新一轮投机游戏又要开始。

卡尔.沃尔特在《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一书中,把这种模式总结为一种由财政部主导并,由人民银行提供资金,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债务转移游戏。考虑到中国国有银行极高的不良资产比率,他得出结论说:“中国的银行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却是脆弱的”。

随着坏账规模日益清晰,更多“消化不良”的迹象不断涌现。华融的不良资产增长了40%多,但资产减值甚至增加得更多,增幅近70%。随着不良资产减值、债券之类金融资产价格飙升及回报下降,华融的利润增长越来越不稳定,利差正不断萎缩。这意味着“债转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须现有股东付出代价,这个过程并不是皆大欢喜,总会有人为之买单。

不过,我们似乎应该思考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银行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坏账?据统计,欧盟、美国、日本等地的银行坏账比例平均为2%-5%,而中国的银行官方坏账比例却高达19%(标准普尔的估计是45%),而已剥离的不良资产损失率高达70%,无法带来充分回报,这一数字也是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才是根本问题。作为一个银行主要为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国家,我想问题的矛头已经是直指“去产能”政策和国企改革的一些核心问题。否则,用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的转移永远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因为中国的银行会不断制造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呆账和坏账,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最后被坑害的必然也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孙骁骥

3 文章总数

学者、财经作家,著有《致穷》等书

作者简介

学者、财经作家,著有《致穷》等书

扫码下载APP 商务人士必备

扫维下载app
  • 联系信息
  • 电话:400 800 7975
  • 邮箱: service@gladtrust.com
  •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88号软件园4号楼
  • 关注信用视界公众号
  • 催全球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