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过多,恐引发中国版“庞氏骗局”

房地产是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内的热门话题,热度甚至完全盖过了财经领域其他同样重要的新闻。实际上,最近的财经新闻里面最让人焦虑的远远不止房价暴涨这个话题。

当然,我们可以沿着房价的话题来谈本文主题。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是,房价泡沫与银行房屋按揭贷款的高杠杆有正相关性。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明白。但为什么前段银行会主动实行按揭贷款的高杠杆政策呢?答案也很明显,是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指令:炒热房地产,激活人们购房的欲望,想办法让资金进入庞大的地产业,使其成为一个资金蓄水池,尽全力留住外逃的人民币资产……

我们或许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面。在银行进行激活房地产的艰巨任务时,它实际上也在执行另一项同样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中国奄奄一息的企业(尤其是国企)提供低息甚至是免息的贷款,对于之前没能按时还上的企业贷款,实行帮扶政策。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去年及今年获利低迷,加上债务负担加重,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企业上半年利润很低,甚至不足以偿还负债的利息。而银行业正在响应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号召,对企业债务进行展期或给予还款豁免,有时可以是豁免几年。

这则新闻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它说明,中国去杠杆化的政策已经在各个领域失效。不但房地产呈现高杠杆率的现状,企业和实体经济也是如此,通过维持高杠杆的方法来推迟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所带来的金融危机。

这些企业欠下的债务有多少呢?路透社的消息指,中国企业的负债高达18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169%。这个超高的数字透露着危险信号。庞大的债务中,如果出现大规模违约现象,整个经济系统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限于崩溃。那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到底是多少呢?有多少的企业债务有可能违约?

问题的真正答案很可能永远是一个谜。中新社等官媒的数据只有1.8%左右,而根据银监会等官方机构的数据,不良贷款率平均仅仅在2%以下,听上去不算多。不过,统计在我们这里历来是一个数字游戏。连有关部门的内部人士也在私底下透露说,实际数字可能比2%要高得多。高多少?只能转述听过的一个说法是:实际上高了11倍,达到22%以上。如果此数据为真,那么真是够惊悚的。这意味着类似于2008年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那种连锁式崩盘发生在中国的几率已经很高。

虽然在如此之庞大的债务泥潭之中,各种虚假的数据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的企业却丝毫没有慌张,反而表示无压力,胜似闲庭信步。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银行在企业债务问题上这次开了“绿灯”。其实也等于是说,压力暂时由企业转移到了银行身上。

但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资银行最近减低了不良贷款拨备。意思即是说,银行不但没有准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债务违约情况,反而把这些救急的钱拿出去放贷套利。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某中资银行表示“拨备覆盖率下降主要是加大了不良资产核销化解”。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承受不良贷款压力的银行在为自己找后路,把接力棒往下传。

所有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庞大债务总要有个地方化解,最佳的地方就是楼市和金融理财市场。近期,三大政策性银行向国有企业的新投资提供资金,银行还为房贷潮推波助澜,提振了房地产价格。市场流动性在被强行提升,其中的风险却很是令人担忧。

这复杂的债务网络和庞大的债务,最终大部分会变成理财产品推向市场,进入中国复杂的金融系统和影子银行系统。作为投资者的你,将来很可能看到国有银行或投资机构隆重为你推出一个个回报率极高的理财产品,用远高于普通存款的回报吸引投资者。这时候,庞氏骗局的利益链已经来到了普通投资者身上,而你,就是等待被收割的韭菜。

据统计,去年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了1.1万亿美元,占总体信贷增长的近40%。这其中很多就是依靠债务置换的方式来操作的。换句话说,目前的情况很类似于2008年美国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包装再包装的手段,把很烂的资产打包、化妆为优质的理财产品,卖给普通投资者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在这场与庞氏骗局一样的欺骗游戏中,存在的种种风险不易为普通人知晓。一旦最底层的银行债务出现问题,则会层层传递,使得最高一层的理财产品无法偿还本金,此时,银行和机构面临投资者的挤兑,就有崩盘的危险。

这把火,一旦要是烧起来,会比房地产泡沫破灭威力更大。


孙骁骥

3 文章总数

学者、财经作家,著有《致穷》等书

作者简介

学者、财经作家,著有《致穷》等书

扫码下载APP 商务人士必备

扫维下载app
  • 联系信息
  • 电话:400 800 7975
  • 邮箱: service@gladtrust.com
  •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88号软件园4号楼
  • 关注信用视界公众号
  • 催全球客服
联系客服